• 首页
        • 更多产品

          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管理工具

          专业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工具

          简单易用的团队知识库管理

          可量化的研发效能度量工具

          测试用例维护与计划执行

          以团队为中心的协作沟通

          研发工作流自动化工具

          账号认证与安全管理工具

          Why PingCode
          为什么选择 PingCode ?

          6000+企业信赖之选,为研发团队降本增效

        • 行业解决方案
          先进制造(即将上线)
        • 解决方案1
        • 解决方案2
  • Jira替代方案
目录

产品需求池怎么做

产品需求池包括:1. 基础信息;2. 扩展信息。其中,基础信息主要包含的信息有:编号、模块、功能点、需求描述、场景描述、需求层次、需求类型、优先级、商业价值、提出人、提出时间、状态。

一、产品需求池

1. 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主要包含的信息有:编号、模块、功能点、需求描述、场景描述、需求层次、需求类型、优先级、商业价值、提出人、提出时间、状态。

下面我来依次讲解下这些信息都是什么:

1)编号:需求的少数标识,可用序号罗列,也可以用日期+当天提交需求的序号统计;作用是作为每条需求的少数编号和快速查询需求。

2)模块:根据产品模块去划分,例如“个人中心”作用是将需求统一归类到某个模块下,在进行版本规划时,可以优先从某个模块中筛选,同时便于根据模块查询。

3)功能点:简单描述需求的功能,也就是要做什么;这样我们快速查看某个需求时,能一眼看明白这个需求是要新增或修改哪个功能。

4)需求描述:需要描述清楚需求的完整性、一致性,需要精准的描述;如果产品经理在后续想不清楚这个需求到底要做什么,可以通过需求详细描述来回想或了解。

5)场景描述:了解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产生的需求,便于我们分析需求背后的价值,在给开发转述为什么要增加这个需求时,可以清晰的说明是因为哪些原因,更能说服开发愿意做这个需求。

6)需求层次:分为基础需求、增值需求、扩展需求;便于产品经理了解需求属于哪个层级,可根据需求类型、需求价值、优先级、需求层级等结合考虑版本规划。

7)需求类型主要包含:

  • 新增功能:目前平台没有实现的功能;
  • 功能改进:对目前平台已实现的功能进行优化;
  • bug修复:系统功能使用出现问题,与正确的设计逻辑不一致;
  • 用户体验:例如页面按钮摆放的问题,发送消息时发送按钮放在右侧,可以按照用户的使   用习惯设计;
  • UI优化:页面体现内容,如按钮颜色;
  • 内部需求:公司内部产生的需求,如开发一个内部OA系统;
  • 删除需求:对平台已有的功能进行简化;
  • 接口需求:使用对方提供的接口,或给对方提供接口。

产品经理可以根据这些类型区分,在产品开发阶段根据需求类型考虑先实现哪些,例如: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有新增功能和bug修复的情况下,我们会优先解决bug修复这类型的问题,先保证项目不会出现问题。

优先级:P0紧急重要 → P1紧急不重要 → P2不紧急重要 → P3不紧急不重要;可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商业价值、需求类型、需求层次等信息综合判定优先级,按照四象限法则将需求分别放进这四象限中,最后按照顺序一一完成;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有条不紊的完成工作,也可基于优先级这几个分类考虑到版本规划中。

商业价值:可以按照0-10标注,不需要考虑实现难度,在需求讨论时团队讨论决策即可;提前分析好商业价值能帮助我们了解清楚当前需求是否值得做,做完后能带来什么价值;不做的话会有什么损失。

开发量:需求的开发工作量,可以通过这个信息规划开发每个版本的工作内容,也方便我们了解每个需求的开发难度。

提出人:原需求的提出人,便于日后有疑问可追溯。

提出时间:需求的提出时间,方便我们了解是什么时间提出的需求,同时可以利用提出时间来规划需求的紧急程度。

状态:需求的生命周期,待讨论、暂缓(标注原因)、拒绝、需求中、开发中、已发布;主要作用是可以对需求的流转状态进行跟踪,可以了解需求在不同阶段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 扩展信息

扩展信息包含:

  • 原始需求:即需求提出人的原描述内容,主要目的为了保留提出人的表述,过后对需求理解有误或跟需求人对接时方便提出人回忆需求内容。
  • 价值描述:需求的价值分析,需求的价值可能会根据时间变化而改变,根据团队讨论好的价值分析,将分析原因简明概要的写在上面,日后回溯时可以迅速了解到当时是出于哪些思考确定的价值分析。
  • 录入人:需求是谁录入的,日后也可根据此信息找到录入人了解需求详细情况。
  • 负责PD:状态进入到“需求中”时确定;目的是记录,需求完成后或出现什么问题可以找到该负责人。
  • 设计负责人:状态进入到“开发中”时补充;目的是记录,需求完成后或出现什么问题可以找到该负责人。
  • 开发负责人:状态进入到“开发中”时确定;目的是记录,需求完成后或出现什么问题可以找到该负责人。
  • 测试负责人:状态进入到“开发中”时确定,或者开发结束后补充;目的是记录,需求完成后或出现什么问题可以找到该负责人。
  • 期望上线时间:需求提出人期望该需求的上线时间,可以通过此时间来考虑需求实现的优先级。
  • 最终上线时间:记录最终上线时间。
  • 备注:对该需求的备注信息。

延伸阅读:

二、需求池的使用场景

在实际工作中,产品经理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需求,如果仅凭大脑记忆而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就容易产生需求信息丢失。此时需求池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产品经理可以随时记录各个来源传递过来的需求,以防需求或者关键信息遗漏。

需求池作为需求管理的一个容器,相当于需求的数据库,为需求分析提供数据来源。需求池一般采用最简单的Excel,原因是简单、易管理。这里不仅仅是简单记录需求是什么,还会记录这个需求相关的一些关键要素。比如用户(who)在什么模块(where)遇到什么问题(what),希望达到什么效果(how)。

需求池的维护原则是宽进严出,“宽进”主要是因为需求池面对的产品经理或者产品部门,是需求的备忘录,所以需要把所有的需求都应该放到池子里。而“严出”则是需求池的需求需要经过筛选、分析、规划之后,才正式从需求池进行到后续的需求文档中安排开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