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电信研究院官方消息,最近,中国电信研究院成功研发5G扩展型小基站国产化pRRU,芯片和器件国产化率达100%,实现了小基站产品国产化研发的为数不多的里程碑,推动了小基站设备国产芯片的应用和发展。
目前,项目团队已成功打通BBU、HUB和国产化pRRU的端到端业务,完成了实验室测试,典型射频指标如EVM、ACLR、接收机灵敏度等均满足行标和企标要求,并将于2023年开展基于国产化pRRU的小基站系统外场试点和推广应用。
近几年,中国加快了5G基站建设,2022年5G基站新增88.7万个,目前5G基站已达到231.2万个,总量占全球超过60%。不过,5G普及应用仍然存在室内信号深度覆盖能力不足的问题,即室外5G信号稳定,室内偶尔会出现时断时续的情况。
随着5G网络的持续建设,5G业务场景开始从室外转向室内,市场也更倾向在室内场景中使用小基站。在工信部发布的四大运营商运营频段中,5G频段分布在2515MHz~4900MHz之间,频率高则波长短。在传输中信号衰减程度更大,在遇到有障碍物的地方,其辐射范围会变得很小。
根据3GPP(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规范标准,无线基站可以分为4类,分别是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业内普遍将除宏基站外的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统称为小基站。而PRRU又称为皮基站设备,它是一种有源设备,是一种小型化、低功率、低功耗的室内覆盖射频单元,即一种室内基站,主要用于解决特定区域的室内无线覆盖问题。
5G时代基站类型
资料参考:半导体产业纵横
在4G基站向5G基站的过渡中,受到国家相关网络建设限制,小基站成为必要补充,尤为需要强调的是室内网络建设方面。目前,中国5G网络布局形成了“宏基站基础、小基站补充”的局面。小基站可以填补由于土地空间不足、预算不够带来的空白。
未来,随着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公等应用快速发展,5G室内场景增多。在覆盖行业更广、应用走深向实的当下,具备小体积、低成本、高性能、低功耗、易部署等特性的5G小基站成为建设重点之一。
2019年,英特尔联合中国移动研究院在“MWC19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5G开放平台小基站,开启了新一轮行业商用产品革新。目前,5G小基站芯片主要被国际大厂垄断,英特尔、恩智浦、高通等是主要玩家,国内华为、中兴等厂商也加快了相关布局。
随着5G基站的建设,5G应用场景正由设想步入大规模落地阶段。基站产业链上游需要大量芯片及模组,小基站的渗入与普及,无疑将为半导体产业带来新的应用机遇。
目前,中国电信研究院发挥已规模商用的自研扩展型小基站经验与优势,根据产品需求规格,基于国产芯片的发展现状和评估结果,核心器件选用北京力通通信的射频收发芯片、南京创芯慧联的DFE芯片等。
国产化pRRU样机实物图
其中,北京力通通信的5G射频收发器芯片B20,支持2T2R,拥有2个独立的DPD观察通道,支持JESD204B接口;南京创芯慧联的DFE芯片ICT7900,内置DPD功能,支持OTIC标准的CPRI协议。
在中美芯片博弈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也加快了“去美化”产品体系建设。据日经新闻最近报导,在智能手机/车用零件拆解调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的协助下,其对华为5G小型基站(5G Small Cell,涵盖范围在数十米至1公里以内的基站)进行了拆解,发现美国零部件占比已降至1%。
本文内容参考中国电信研究院官微、半导体产业纵横、中国经济网综合报道
文章来自:https://www.eet-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