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更多产品

          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管理工具

          专业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工具

          简单易用的团队知识库管理

          可量化的研发效能度量工具

          测试用例维护与计划执行

          以团队为中心的协作沟通

          研发工作流自动化工具

          账号认证与安全管理工具

          Why PingCode
          为什么选择 PingCode ?

          6000+企业信赖之选,为研发团队降本增效

        • 行业解决方案
          先进制造(即将上线)
        • 解决方案1
        • 解决方案2
  • Jira替代方案
目录

传华为车BU COO王军被停职!余承东独掌智能车业务

2月5日,据“HiEV大蒜粒车研所”等多家行业媒体报道,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简称“车BU”)正迎来多项人事调整,华为车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已被停职,而余承东将独掌智能车业务。

据了解,该消息自2月4日流出后,已经过在网上广泛传播发酵,有华为车BU自动驾驶部门的员工透露称“尚没有看到正式发文,有点空穴来风”,另一名也表示“内部没有人员任免通知”。华为官方至今并未否认传闻,而王军本人已有半个多月未公开露面。

2019年5月,由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动文件,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该部门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与四大BG并列属于华为的一级部门,总裁为王军,较高负责人是徐直军。

在一份华为智能驾驶深度解读电话纪要资料显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下设15个二级部门,包括智能驾驶产品部、MDC产品部、智能车控产品部、智能车云产品部、智能驾驶产品部、智能座舱产品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等。但车BU对外只有三种商业模式:Tier1(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为车企供应智能化零部件)、HI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和智选模式。

王军负责的是 HI 模式,该模式将包括智驾、智舱在内的主要系统打包上车,是汽车零部件供应的增强版。HI 模式先后签下三家车企,分别是北汽蓝谷子品牌极狐、长安汽车子品牌阿维塔以及广汽集团子品牌埃安。

2021 年 4 月,余承东出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王军“总裁”一职被撤销。2021年9月,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人事任命通知,王军转任BU COO,兼任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余承东主导“智选模式”,先后推出了 AITO 问界 M5 和问界 M7 等车型。

HI 模式和智选车有几个明显的区别:前者印有“HI”标,并且搭载了华为高端智驾方案 ADS,智选车没有;但智选车有业界最流畅的鸿蒙车机,完善程度远超 HI 车型。

报道称,多名华为内部人士及原车 BU 员工认为,这次人事调整与余承东入主车 BU 后, HI 模式及汽车零部件业务进展不顺有关——上险数显示,2022年AROFOX全年销量11895辆,同比增长146.43%,而AITO问界全年销量70438辆。

华为 HI 模式目前共推出两款车型。极狐阿尔法 S HI 于 2022 年 7 月开始交付,而阿尔法 S 去年下半年全系月销仅仅几百 – 1000 台,HI 车型销量更是寥寥;第二款车型阿维塔 11,于 2022 年 12 月底刚刚开始交付。同时,HI 模式主打的产品特性 —— 高阶智驾方案 ADS,也是王军主导的产品线,交付大幅晚于预期。

与之对比,余承东主导的智选车模式成长速度更快,因为几乎整车的布局都是由华为来协调,而且智选模式贡献的毛利率也比较高,最为代表性的品牌AITO问界自去年 3 月交付到 2022 年末,卖了超过7.5万台,最便宜的问界M5售价也在25万元以上,是2022年增长非常快的两个新汽车品牌之一。

相比之下,HI模式的毛利率会低很多,因为HI模式本身成本很高,但定价又不能太高,收效甚微。此前长安汽车曾表示,华为千余人团队长期驻扎重庆深入参与阿维塔11开发。

相关报道指,华为与北汽、长安合作的签约主体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而与赛力斯合作的签约主体则是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是软硬件的解决方案,在HI模式里权重较大,是徐直军分管的业务;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是华为核心三大业务之一,隶属消费者BG,由消费者BG CEO余承东直接领导。

自AITO问界品牌诞生以来,余承东就一直保持着高调的风格来为AITO品牌做宣传,直言道要让这些与华为合作的车企成为中国名列前茅、乃至世界名列前茅。当然,事实证明,作为AITO问界的代言人,余承东的高调输出确实带动了AITO问界品牌的销量。

华为早期开始汽车业务时,内部分歧很大。一方是想做新时代的Tier 1,为车企提供硬件,以及全家桶式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另一方则是要造车,长驱直入地攻入汽车市场。余承东就是那个想要造车的积极分子,只不过在任正非“谁敢轻言造车,就要被请去坐冷板凳”的规矩下,没有付诸实践。

如果余承东全面管理车BU消息属实,那么华为造车的概率,也因此变得更大了几分。

当前华为车BU正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车辆盈利、业务合作、车用芯片缺货,以及开年来的新能源汽车降价潮等。余承东曾公开表示,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汽车业务是一个烧钱的业务,华为每年投入研发十几亿美元,目前也是华为少数亏损的业务,直接和间接研发人员高达10000人,其中70%研发人员都在研发智能辅助驾驶上面。”

现在对于华为来说,最稳妥的造车方法是延续智选车模式,这种占据主导的模式才能更容易地进行下去。未来甚至会将各大车企,陆续变成华为汽车的代工厂。

据了解,2023年华为智选车业务,将再做开拓,奇瑞、江淮、极狐、问界均有新的合作车型即将推出。其中,最新的问界M9,已经确定上市时间,将配备华为非常先进技术,包括鸿蒙智能座舱、全家桶式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

文章来自:https://www.eet-china.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