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研对所有公司的决策而言,就像一个黑盒,有时很难用简单的公式来衡量产研做的好或不好。由此带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衡量产研对公司的价值和贡献,以及如何在年底定义产研团队和工程师的优劣和奖金。在分好钱这件事上,产研有着不同于销售的特殊性,也有着基于公司统一业务结果的必然性。而销售这样的业务团队,绩效评价是完全可量化衡量的,最简单的办法是多产出多回报。而产品和研发团队绩效难以执行,有两个核心原因:
- 产研绩效的评价难以量化度量。
- 产研距离业务太远。所有公司的价值评估,最终都回归营收和利润这两个朴素的结果指标,而产研的价值理论上也应该体现在营收和利润结果来度量。
更好地激励人,才能更好地驱动人。产研的绩效一直以来是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产品和研发的工作不仅仅需要严格的标准,还需要团队的自我驱动和创新思维。这意味着,我们评估他们的表现不是简单地用数字加总,因为他们的贡献远不止1+1=2那么简单。另一方面,产研的创意边界必须聚焦于创造客户价值。否则,他们的工作容易变成封闭式的自嗨,未能明确产生客户价值,从而难以为公司带来实际的商业价值。
PingCode 在研发与协作赛道深耕近10年,因此,我们结合自己的研发管理经验,以及与数百家达到一定规模研发团队的最佳实践,来探讨产研团队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以下是 PingCode 作为一个百人研发团队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产研绩效评价的误区
长期以来,我们依赖科技创新作为运营核心的产品和研发团队,在评价绩效和运营方法上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问题主要源于采用传统的、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管理方法,来运行一家知识密集型的技术创新公司。具体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 以工时来衡量产研绩效。
- 以代码量来衡量产研绩效。
- 产研成果与公司整体业务成果脱节,将营收成果仅视为销售团队的责任,而与产研无关。
- 产研成果难以量化,常常只能依靠主观评分来评价。
- 由于难以有效衡量产研的贡献,也就无法利用评估结果来指导产研人员的晋升或淘汰,从而导致人力管理和组织结构面临诸多挑战和矛盾。
- ……
以上的误区,在许多企业的管理中广泛存在。公司的业绩好坏,很多时候无法真正反映出产研的价值。这不仅无法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估来激发产研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而且常常让产研团队不公平地承担本不应由他们负责的问题。结果,产研在公司的体系中就像一个黑盒,其真实的贡献和作用难以被理解和评价。
二、绩效定义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清晰的绩效评价等级。这些等级将反映员工在一年内对公司的贡献,并决定他们所能获得的奖金激励等级。以下是可以参考的等级定义示例:
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 绩效分布不是强制的,它仅提供一个参考模型。当业务表现良好时,可以增加 S 和 A 等级的比例,同时减少 D 和 E 等级的比例。奖金包是根据公司整体营收和利润计算的绩效奖励,基础奖金可能是一个月的薪资或其他度量单位。
- 不同的团队和职能部门的核心绩效评价指标也不同,并会随业务的发展调整。在一个财年中,这些核心指标源于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用于衡量不同团队的表现。例如,客户成功团队的核心指标通常是净推荐值(NDR),产品团队的是净推广得分(NPS),而研发团队今年的重点是提高私有部署客户的稳定性,具体目标是将大型私有客户的上线成功率提高30%,因此今年的关键绩效指标是错误率(ErrorRate)。
- 绩效结果还将影响职位晋升及绩效改善和淘汰机制。
三、产研绩效的大逻辑
产研团队的目标通常包括基础目标和挑战目标。完成基础目标的员工最高可获得 C 等级的评价。而只有达到挑战目标的员工,才有机会获得 B、A 或 S 等级的更高评价。
基础目标通常与日常的研发工作紧密相关,而挑战目标则与业务价值和业务成果直接相关。
无论是基础目标还是挑战目标,评价标准都分为可量化和不可量化两种。可量化的指标包括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这些数据来源于研发流程,并通过BI(商业智能)分析进行统计。而不可量化的指标则通过公司的绩效评估系统进行评价,通常采用360度评分方法,至少包括半年度和年度两次评估。
例如,我们的可量化指标是来自于 PingCode 过程管理的详细数据,并通过 PingCode 效能管理子产品进行可视化度量和洞察。
不可量化指标,则来自于年度关注的核心问题,并通过述职和绩效评价来产生。
产研绩效需要和公司营收绑定,详细参考下文绩效计算公式。
产研团队的奖金和S、A、B、C、D和E等级绑定,研发团队的晋升(包括职级晋升和职位晋升)也和S、A、B、C、D和E等级绑定。
四、产研绩效的核心依托于业务结果
离开业务结果(通常来说是公司年度营收和年度利润)来评价产研就是耍流氓。产研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和价值上,进而影响公司的营收和利润。这是激励产研团队的唯一参考标准。公司不能仅自夸产品做得好而忽略产品实际无人购买的现实,同时也不能仅将营收结果用于对销售团队的激励。因此,产研绩效的核心依托于业务的实际成果。简单来说,产研的绩效和激励应基于产品交付的价值,产研绩效的优劣,需要与公司的营收、利润和客户满意度绑定。产研价值首先体现在,是否做了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是否能在客户端稳定且高效运行,以及是否给客户带来了价值和惊喜。因此,评估产研绩效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是否开发了正确的产品,以及这些产品是否运行良好。这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足够少的缺陷、足够好的体验、足够快的性能、足够适配不同的 IT 环境,以及足够好的安全性等。因此,业务牵引研发的方式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向产研团队反馈业务诉求,这包括客户的关键需求、Bug 的解决、IT 环境的适应以及新业务机会的实现。在 PingCode,我们根据业务需求经历了两个阶段的迭代反馈:
第一个阶段是人工和手工操作:每个季度,业务端(包括销售、售前、客户成功和技术支持)会提交一份业务需求清单。这份清单明确表达了业务在客户价值上的核心诉求。产品团队会将这些业务需求规划进下一个季度和年度的产品路线图,之后会把产品计划反馈给业务团队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优先级、排期和预计上线时间等。
第二个阶段是在线数字化:通过 PingCode 产品管理子产品,实现客户、业务、产研三方的在线协作。这样,产研团队可以直接了解客户的想法和诉求,及时处理来自众多不同客户的需求,并以线上方式快速推进和解决。产品规划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得到大幅提升,客户也能更及时地获得对自己需求的进展和响应。另外,随着在线化的推进,所有的业务数据和产研过程数据都可以通过 PingCode 效能管理子产品进行可视化的 BI 分析和度量,这些自动化沉淀的指标可用于产研绩效评价。
(拉通客户需求到产研决策)
人工的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包括不限于:
- 数据分散,大量的客户声音和需求通过销售和售后人员的手动方式来收集,结果产研需求库中充斥着数以百计的Excel文件。这些文件需通过手工方式整理、合并及删除。
- 人员分散,从客户到业务,从业务到产品,再到研发,缺乏一条连贯的数据链路,导致某些来自重要客户的重要需求信息断层,无法形成基于大数据的业务判断。
- 周期过长,以季度为单位的客户需求评估周期太长,无法实时了解客户状况,也无法及时有效地给客户反馈产品规划。
只有通过线上方式连接客户、业务和产研,才能将客户需求的全部流程以数据的方式沉淀。例如,来自100个不同客户的同一个需求,他的客户价值比来自10个不同客户的同一需求更大,来自10个 VIP 客户的同一需求价值,比来自10个普通客户的同一需求价值更大。沉淀的业务诉求,将以数字化的方式保留,这些数字化的结果将成为衡量产研价值的可量化数据,进而对于产研来说,就有了通过业务结果衡量产研绩效的抓手。
(PingCode提供了线上方式,有效连接客户、业务、产研)
以上的典型场景都是源自业务,但都可以通过数据化和可度量的方式转化为产研的目标和开发任务。进而我们就可以以年度为单位确定产品和研发的挑战目标,以及这些挑战目标的核心衡量指标。年度绩效评价依赖于这些指标来进行度量和评价。
五、将研发绩效转化为可衡量指标
延伸阅读,详细的研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点击免费下载】
六、研发绩效的设计,以及如何发奖金
研发的绩效等级:S、A、B、C、D、E,见上文《绩效定义》。
产研和营收绑定的关系:
- 个人绩效系数 :((H1绩效考核系数 ✖️ H1权重)+(FY绩效考核系数 ✖️ FY权重))✖️ 个人绩效权重
- 公司营收系数:营收系数 ✖️ 公司权重
- 年奖总包计算公式:月薪 ✖️ 个人绩效系数 + 月薪 ✖️ 公司营收系数
- 通过公司营收系数,实现了所有产研绩效结果和公司大营收的绑定,简单的说,公司赚钱了,给大家多发激励,公司不赚钱了,给大家的激励会减少。
产研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价公式:
- 个人绩效计算公式:(关键指标1达成 ✖️ 指标1权重 + 关键指标2达成 ✖️ 指标2权重 + 关键指标3达成 ✖️ 指标3权重) ✖️ 50% + 360度绩效评价 ✖️ 50%
- 关键指标达成,对应了年初定义的产研年度挑战目标,以及该目标达成所定义的关键指标,例如NPS、用户活跃度、AI新产品上线。
- 360绩效评价,则对应了半年度和年度的绩效打分结果。
关键指标用于定义挑战目标的衡量,一般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1-3个以内。
半年度和年度的权重分别为:30%和70%。
七、如何通过 PingCode 应用产研绩效的落地
- 关于需求的反馈和收集,这里就不过多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点击【了解更多】。
- 定义核心产研指标,比如首先需要明确公司的业务目标和战略方向。然后,识别对业务成功至关重要的关键结果领域,如产品功能、性能、客户满意度等。确保指标遵循 SMART 原则,最后,定期评估和调整这些指标以保持其效果和相关性。
- 在 PingCode 效能管理子产品搭建可视化的绩效度量标准(下为示意图):
由核心指标的结果统计每个人的绩效,并将这些基于可度量结果的统计与360度考核打分结合,形成综合的评价结果。
通过 API 和 HR 系统关联绩效结果,上面的结果已经可以和 HR 系统关联,记录每次的绩效评价,逐步形成公司激励体系的历史记录,以及支撑职级晋升、薪资调整、年度奖励的核心参考数据。
以上就是 PingCode CEO 为我们带来的分享的全部内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原创文章,作者:十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s.pingcode.com/baike/519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