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更多产品

          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管理工具

          专业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工具

          简单易用的团队知识库管理

          可量化的研发效能度量工具

          测试用例维护与计划执行

          以团队为中心的协作沟通

          研发工作流自动化工具

          账号认证与安全管理工具

          Why PingCode
          为什么选择 PingCode ?

          6000+企业信赖之选,为研发团队降本增效

        • 行业解决方案
          先进制造(即将上线)
        • 解决方案1
        • 解决方案2
  • Jira替代方案
目录

在IPO之前通知客户调整IP授权费,Arm为哪般?

当前,软银集团旗下芯片设计公司Arm的芯片架构用于全球逾95%的智能手机中。然而在3月23日,据知情人士称, Arm计划调整其商业模式,以提高其芯片设计的价格,希望在今年的IPO(首次公开招股)之前提高公司营收。

据数位行业高管和前员工透露,Arm最近已通知了其几家最大的客户,称其商业模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这些知情人士称,Arm计划不再根据芯片的价值向芯片制造商收取使用费,而是根据设备的平均售价(ASP)向设备制造商收取使用费。这意味着,对于所销售的每一种芯片设计,Arm都将赚到比之前多出几倍的钱,因为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要比芯片贵得多。

目前,Arm将其IP授权给50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使用其IP来设计和制造自己的芯片。

显然,这一变化将是数十年来Arm对其业务战略进行的最大调整之一。软银在 2016 年以 243 亿英镑收购了 Arm,计划在 Arm IPO 后保留多数股权,《金融时报》认为,此举正值软银CEO孙正义(Masayoshi Son)寻求提高Arm利润,以便在即将到来的IPO中吸引更多投资者。

去年从Arm离职的一名前资深员工称:“Arm正在告知客户,‘我们希望在大致相同的东西上拿更多的钱’。软银此举也是对Arm垄断地位的市场价值的一次检验。”

知情人士称,软银计划较早于明年开始推动Arm的定价改革。但到目前为止,客户还不愿接受新的定价安排,让软银感到沮丧。

知情人士还称,联发科、紫光展锐和高通,以及包括小米和OPPO在内的多家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均已接到计划中的定价调整通知。

Arm新旧授权模式对比

据悉,目前已经有一家在中国市场占据名列前茅地位的智能手机厂商拒绝了Arm的提价计划,该公司一名高管表示:“在新的定价模式下,授权费(license)将至少比当前高出几倍。”该高管还称:“我们被告知,新定价模式计划从2024年开始实施。”

此前,Arm将其设计授权给各种芯片制造商,供他们用于制造智能手机、电脑和汽车中的半导体。它收取设计的许可费,然后对每块出货的芯片收取版税(royalty)。根据Arm的新调整计划,特许权使用费将根据移动设备的平均售价,而不是芯片的平均售价来确定。这些变化将主要涉及Arm非常知名的“Cortex-A”设计,后者对智能手机处理器的开发至关重要。

根据设备价格收费是电信设备市场的一种普遍做法,高通、诺基亚和爱立信的专利都使用类似的模式。但Arm面临的问题是,当前的收费模式已经运行了很久并深入人心,如今试图改变这一定价策略势必带来与客户利益方面的冲突。

尤其是对于早就想脱离Arm束缚的高通来说,其占据基于Arm的移动计算芯片市场34%收益份额,其次才是苹果的31%和联发科的24%。分析师预计,高通每年出售大约3.5亿至4亿个基于Arm核心的芯片组,每一个都要向Arm支付大约80美分的费用。如果采用架构授权,高通有可能节省40%至50%的许可费,Arm则将面临收入损失。高通收购Nuvia并将其ALA许可用于自身开发芯片的事,让这两家这些年没少打官司,Arm方面一旦终止对高通授权,后者将面临“公版”和“自研”的选择。

另一方面,高通本身就对其客户——移动设备厂商收取专利费和版税,如果Arm改为对OEM收费,那高通的客户恐怕要问“芯片价格能不能降”了。

在智能手机SoC芯片的平均价格方面,高通的售价约为40美元,联发科约为17美元,而紫光约为6美元。根据研究机构TechInsights分析师斯拉万·昆多贾拉(Sravan Kodojjala)的说法,Arm对基于其IP设计的每一块芯片收取其价值约1-2%的专利费。

虽然孙正义当初看好Arm,但收购后发现,Arm并不如想象中赚钱。根据软银财报,Arm在2017年-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8.31亿美元、18.36亿美元和18.98亿美元,这3年的增长微乎其微。有基金经理认为,这在软银的科技股投资组合中拖了后腿。

在Arm的商业模式中,收入包括前期授权费和版税,其中版税是按照使用Arm的芯片的出货量,按比例抽成,这点变动不会太大。以2019年为例,这一年全球卖出了6.4亿个使用Arm 的CPU,平均一个CPU向Arm交16美分版税。据此估算,软银320亿美元收购Arm的费用,估计要60-100年才能收回来。

要想提高收入,恐怕得在授权费上下功夫。Arm曾在2020年就开始与客户谈判,要求提高部分客户的专利授权费,但此举给客户——尤其是小客户带来的压力,动辄百万美金的许可费再加上涨价的授权费,让他们开始寻求RISC-V等“备胎”。

迫于压力,到了2022年,Arm再次宣布对芯片设计方案和专利方案采用新的授权模式Flexible Access。新的收费方式只需要芯片厂商在前期支付少量费用,便可以获得Arm的芯片设计方案,等到芯片投入生产的时候再支付授权费和专利费即可,这样的操作可以大大缓解中小型公司的压力。

但相比芯片较高几十刀的售价,2022年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为335美元,可供收取费用的基数更大。尽管Arm不太可能寻求每台设备价值高达1%至2%的授权费,但知情人士预计,Arm新的定价策略仍将大幅提高其整体收益。

Arm的一些客户,包括苹果,它们既是芯片制造商,也是设备制造商,这些客户与Arm签有特殊的许可和特许权使用费协议。一位行业高管称,苹果公司没有参与Arm调整商业模式的讨论。

对此,Arm、软银、高通、联发科、紫光、小米和OPPO均拒绝发表评论。

可见对于现有的合作伙伴来说,Arm的标准授权方式依旧存在着吸引力,Arm架构的手机芯片市场巨头地位也依旧难以被撼动。只是对于逐渐兴起的物联网市场来说,开发者以中小公司为主,他们正处于尝试的阶段,如何以最低成本找到做适合的自己的芯片,是他们目前最为紧要的事情。物联网对于Arm架构和RISC-V架构都是一个新的赛道,RISC-V开源、精简、灵活的属性的的确确在市场上对Arm构成了一定威胁。

除了中小公司,近年来众多大型商业公司也纷纷关注RISC-V,IBM、NXP、西部数据、英伟达、高通、三星、谷歌、华为等100多家科技公司加入RISC-V阵营。虽然暂时来说,在移动终端领域RISC-V对于Arm的威胁并不大,但在物联网领域的生态已初见端倪。

在3月初平头哥举办的“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我们看到RISC-V生态已经开始与现有的GNU、Android、Linux等开源生态实现连接并被接纳。据RISC-V基金会统计,预计到2025年,RISC-V会占据物联网领域28%的市场,其中在最有机会发力的AI和机器学习领域复合增长率超过70%,到2027年会有250亿台设备在RISC-V生态中。

追求利益是商业公司的根本,想办法提高授权费对于Arm这样的“精英”生态来说,无可厚非。但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RISC-V很快将在一些创新应用领域与Arm结构重合并展开直接竞争,届时将会是一场“草根”生态与“精英”生态之间的对决。

文章来自:https://www.eet-china.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