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测试用例的内容包括:1. 编号;2. 模块或者场景;3. 用例名称;4. 前置条件;5. 测试等级;6.预期结果。其中,有的时候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他们要基于某种情况去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提供用例编号在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
一、写测试用例的内容
1. 编号
因为有的时候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他们要基于某种情况去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提供用例编号在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他们通过编号去确定讨论的是同一个用例。
2. 模块或者场景
因为一个软件它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模块。所以呢,我们作为软件测试得要有一个整体的逻辑,那就按照模块去划分,这也是用例中为什么存在模块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用例模板,里面必须含有场景。
因为我们都知道作为测试人员他不止要验证正常的一些情况,还要验证各种异常的情况。所以这里边儿会对应不同的场景。
3. 用例名称
一个好的用例名称能够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到这条用例将要测试什么?往往很多人在这里不太重视。在我看来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好的用例名称必须精简干练,直接提供给操作用例的人,一个直观的感受我就要验证什么。
4. 前置条件
我们在操作一个软件或者验证一个软件的场景的时候,往往前提前期做了很多的铺垫。那么这些都统称为前提条件。往往一个前提条件写的好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去精炼整个测试用例。
5. 测试等级
我们所执行的软件各个场景不可能都是同样重要的,肯定有重要的,比较重要的,一般重要的,我们是要有一个划分等级的。
当然还有我们的操作步骤,这个是不必不可少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测试用例就是在描述我们执行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我们操作的一个步骤。
6.预期结果
无论什么软件,在经历一系列前提条件和操作步骤之后,它总有一个期望的结果。我们统称为预期结果。我们按照操执行用例来操作的时候,就是来检查我们操作之后跟我们的期望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就通过,如果不一致那么就要提单子,就要跟踪缺陷。
延伸阅读:
二、白盒法
白盒法又称结构化方法(结构测试)或逻辑覆盖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程序看作是路径的集合。这样,对程序的测试便转化为对程序中某些路径的测试,要设法让被测程序的“各处”均被执行到,使潜伏在程序每个角落的错误均有机会暴露出来。因此,白盒法实际上是一种选择通过指定路径的输入数据的分析方法。
以上就是关于测试用例编写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