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更多产品

          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管理工具

          专业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工具

          简单易用的团队知识库管理

          可量化的研发效能度量工具

          测试用例维护与计划执行

          以团队为中心的协作沟通

          研发工作流自动化工具

          账号认证与安全管理工具

          Why PingCode
          为什么选择 PingCode ?

          6000+企业信赖之选,为研发团队降本增效

        • 行业解决方案
          先进制造(即将上线)
        • 解决方案1
        • 解决方案2
  • Jira替代方案
目录

软件研发类项目怎么模块化管理

软件研发类项目模块化管理包括:1. 层次分明;2. 抽象与细分;3. 组成独立;4. 面向数据结构(面向接口);5. 高内聚,低耦合。其中,层次分明可以简单理解为设计一个结构合理的树状菜单。

一、软件研发类项目模块化管理

1. 层次分明

可以简单理解为设计一个结构合理的树状菜单。

2. 抽象与细分

抽象:只考虑要解决的问题(用户需求),不考虑实现方法;

细分:强调对需求的逐步分解,分解时仅较上一部分增加少量的细节。

例:

用户想要实现在线报销的功能,那我们就给他做一个“报销软件”,这个“报销软件”就是抽象出来的实体;

接下来要对“报销软件”进行名列前茅次分解:报销信息填写、发票识别与验真、审批;

第二次分解“发票识别与验真”:发票信息录入、发票真伪性验证、发票是否已用验证;

第三次分解“发票是否已用验证”:历史已用发票查询、历史已用发票编号对比……

3. 组成独立

在软件工程领域也被成为“信息隐蔽”,意思是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一个模块内包含信息(流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也就是说,除了必要的接口,尽量减少模块间、分系统、子系统间的逻辑依赖,这样在后期维护升级时,就可以避免干涉其他不相关的部分。

例:

“报销单”包含单据编号、单据类型、单据金额、提交人、提交日期等信息,但“财务分析”模块只需要用到单据金额、提交日期两项数据,那么就只允许“财务分析”模块通过接口调用的方式访问这两项数据,其他数据一概不能访问。

4. 面向数据结构(面向接口)

软件系统一般由逻辑(算法)和信息两部分构成,信息又分为内容和数据;逻辑是构建软件功能的骨架,内容和数据是血肉,其中以数据尤为重要。

假如要实现软件模块化且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必须要先抛弃逻辑(实现方法),因为有逻辑就代表这两个模块谁也离不开谁,就不能称之为独立。

如果这两个模块必须要关联在一起,但又不允许它们在逻辑上互相干涉,那么较好的办法就是为它们内部包含的数据进行抽象化,形成标准化接口,以数据调用的形式实现两个模块间的互相协作。

5. 高内聚,低耦合

这里要解释一下,其实“高内聚,低耦合”才是软件开发的内在要求,“模块化设计”只是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其中一种方法。

“高内聚”最精准的体现是“面向对象开发”,它的意思是从功能角度来衡量模块间的联系,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内聚模块应当只做一件事;

“低耦合”的精准体现是“面向接口开发”,意思是从软件结构角度衡量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进入或访问一个模块需要调用的接口数量和次数;极端的低耦合是不需要任何接口,但一般很少见。

“高内聚,低耦合”是判断软件设计好坏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关于如何达到这一要求,本文不作重点介绍,大家可以自己查查资料简单了解一下。

延伸阅读:

二、模块化的好处

1、模块之间互相隔离,实现故障隔离。

2、一个模块一个分支,不会引发代码冲突。

3、具有良好的复用性。

4、方便维护,多版本部署,可以在运行时同时部署某个模块的新旧版本,进行AB TEST。

当然,这也是根据企业规模决定是否要进行模块化开发。如果公司具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开发人员比较多,可以进行模块化开发,如果公司只有几个编程人员,模块化开发还是要慎重考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