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 Jira 对比,让您更全面了解 PingCode

  • 首页
  • 需求与产品管理
  • 项目管理
  • 测试与缺陷管理
  • 知识管理
  • 效能度量
        • 更多产品

          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管理工具

          专业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工具

          简单易用的团队知识库管理

          可量化的研发效能度量工具

          测试用例维护与计划执行

          以团队为中心的协作沟通

          研发工作流自动化工具

          账号认证与安全管理工具

          Why PingCode
          为什么选择 PingCode ?

          6000+企业信赖之选,为研发团队降本增效

        • 行业解决方案
          先进制造(即将上线)
        • 解决方案1
        • 解决方案2
  • Jira替代方案

25人以下免费

目录

来聊聊Tom‘s Hardware评选出的年度最佳CPU和3D-VCache技术

不知不觉2023年的进度条已经过半,消费电子神奇的从疫情期间缺货涨价变成了如今的供过于求,个人PC的大厂也几乎在同一时间纷纷进行了砍单和清库存调整,价格战最惨烈的莫过于SSD和面板市场了,抱着吃瓜不误盘点功的态度,让专辑的小编带您一起来盘点下近来PC市场上的各项最佳(评选标准来自于知名美媒-Tom’s Hardware)

网站根据CPU的基准测试结果来对Intel和AMD主流的处理器进行了排名,系统环境为最新的Win11,搭配Nvidia RTX 4090显卡进行测试。在综合考虑性价比和3A大作的游戏性能,编辑给出的第一名是intel i5-13400,10核心16线程,售价221美元,主频2.5GHz睿频可达4.6GHz,多线程下四核心可在3.3GHz下稳定工作,支持DDR4-3200,让其具有无与伦比的性价比。同样在200美元区间AMD的Ryzen 5 7600也表现十分亮眼,主频和超频比13400高出7%左右,Zen 4 架构与 5nm TSMC 工艺相结合,与上一代产品相比,性能大幅提升,但是其需要DDR5和AMD B系列的主板,让性价比一下落了下风。在电脑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今天,一步到位直接上一个DDR5也许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选。

图源:网络

对于金字塔尖的高端玩家来说,AMD顶级CPU性能极度炸裂,性能排行榜前两位的Ryzen 9 7950X3D和Ryzen 7 7800X3D是 3D V-Cache技术的代表之作,3D堆叠SRAM可以将CPU内置L3缓存拉到了96MB,于是一系列性能强大且功耗较低的游戏芯片诞生了。

图源:网络

AMD 最新的3D V-Cache 封装技术,可在 CPU 上堆叠额外的缓存层。这虽然听起来蛮简单的,但是从工程的角度来看难度巨大。AMD没有像传统做法那样将缓存放置在处理器旁边,而是将L3缓存堆叠在顶部以在芯片上,这样可以在占用很少空间的情况下显着增加缓存的大小。

更大的L3级缓存空间可以让处理器更加轻松的存储更多的底层指令,极大程度上减少从RAM中获取用户指令的次数,在多指令环境下,例如大型游戏,L3大缓存会有极大程度的性能提升,AMD这项技术自去年展露头角就一路高歌猛进,Ryzen 7xxx系列和服务器专用的Epyc CPU系列均采用3D V-Cache技术,带有四块SRAM总L3级缓存高达768MB的Epyc 7773X处理器,价格也十分感人,高达10746美元。

图源:网络

简单来说,3D就是对于原先平面封装(2D)技术的改良版,在性能爆棚且发热巨大的CPU构建垂直缓存堆叠技术,以往的设计都是将缓存靠近CPU核心,减少数据传输的物理距离可以是的CPU运算速度更快;3D堆叠是在垂直方向通过TSV(硅通孔技术)讲缓存和运算单元相连。AMD宣传称,采用这项新技术,在使用相同的架构、内核和线程数量的条件下,可以使得处理器的L3缓存容量提高三倍,容量翻倍可以使得更多的指令缓存在离CPU更近的空间,减少等待就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快的运算速度。

图源:网络

理想情况下,CPU算出一个数就立马交给内存,然后传递给用户或者在显示器上显示,所有的数据都没有等待,电脑没有空闲时间。但是现实状况是内存的数据经常需要等待然后再传到缓存中和CPU进行交互。L1、L2、L3不同级别的缓存都是工程师特殊设计出来提升性能的手段,那有人就要问了,为何不是直接从内存条里面读数据啊?要知道缓存的速度要比DRAM高几个数量级,也只有缓存容量大了,减少了DRAM读取数据次数,CPU等待时间自然也就少了,性能自然也就高了起来。

图源:网络

根据官方网站放出的性能比较信息来看:相对于层叠封装的2D小芯片其互联密度增加了200倍;对于Micro Bump(微凸块互联)技术的芯片互联密度也提升了15倍互联能效提升了3倍。

图源:AMD官方网站

早先看CPU排行榜和天梯图Intel系列的CPU总是压过AMD一头,而现在再看情况似乎有些倒转。AMD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猛,显卡和CPU双端的发展势头大有可以和Intel和Nvidia两家掰掰手腕之势。引用行家的一句话:“7nm的制程节点全面压了intel的”12nm+++“的挤牙膏,还走对了一步3D异构大缓存,曾经的”追赶者“已经变成了”领路人“了啊。”芯片的发展带来的是整个电子行业的进步,民用消费级的CPU升级可以让更多人花费更少的价格体验速度更快性能更好的电脑,顶级的CPU可能一般人体验不到,但是整个行业的内卷,势必会带来价格的进一步下探。纵观整个电子行业新的AI时代其实已经悄然来临,个人用的电脑当然也要提提速了。

最后不得不提一句:AMD Yes!

文章来自:https://www.eet-china.com/

相关文章